11日那场发布会在凌晨3点,虽然自己是个除了iPad外几乎不买苹果产品的人,但每一次的苹果发布会却从来都不会错过,这次虽然比往常还要晚一小时,但确实迄今为止最期待的一场发布会了——Apple Silicon,苹果转向自研处理器,直到看完发布会,我们才得以知道M1的真名。虽然每次都看,但真正让我掏钱的产品却很少,我一度以为自己看发布会就是为了吐槽苹果。但这次却很不一样,说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都不为过,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再次回顾,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确实是苹果引领了RSIC的旗帜。
当年,不论学术界如何偏向RSIC,Intel依旧依靠市场打败了RSIC。高傲如苹果也不得不在市场面前放弃PowerPC,转投Intel。如今M1发布,Mac全面转向ARM,PowerPC算是死的瞑目了。发布会自然是各种牛逼吹上天,一改多年百分之多少的提升说辞,都是几倍几倍的来。我激动地慢慢喝了几口热水,经历历史的转折点需要足够的感知。
发售当天我就打算掏钱了,上一次这样还是在改款iPad Pro的时候。但毕竟作为一个新物种,我对拿捏配置显得非常没有把握。于是就出现了多次订购又取消的纠结。一开始订的Macbook Pro 16G 512G,但几天后看到国外评测,Air与Pro无性能差距,且10分钟压测也不降频,随即取消订单,换成Air 16G 256G,转念一想还是加硬盘吧,又取消,最终选了丐版Macbook Air 16G 512G。因为是丐版GPU砍成7核,便宜了300RMB。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整整3周时间。
等待的时候,一直关注isapplesiliconready,上面会列一些当前M1芯片支持的原生软件。下决定买也是因为前端工具的适配情况比较理想。
换成Air还是正确的,性能一致的情况下,Air比Pro便宜2000RMB,Air是无风扇的,意味着没有噪音和灰尘,并且Air有实体F1-12键,比华而不实的touch bar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另外Air也更轻。而损失的只是100nit亮度,约2小时续航。所以写代码选Air更合理。
12月伊始,终于拿到了机器,就迫不及待捣鼓起来,先是装上了原生的Node 15.3.0,VSCode Exploration和Chrome,快,真的快,原生应用的流畅度用起来非常舒服。但公司项目需要用到低版本node,所以又加上Rosetta2,用Rosetta2启动一个项目,比当前在用的台式2018款iMac 4核i5版要快一倍以上,这还是在Rosetta2下的表现。
可能和一台老机器比速度有点不公平,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启动编译速度还和硬盘内存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又换成了家里的R5 2600 32G DDR4 3200 SN750 500G的主机对比,基本拉平了SSD的差距,并且6核12线程的R2600绝对算得上是主流台机的性能,结果:
- node原生运行情况下,比对比平台要快一倍。
- node原生运行则要比在Rosetta2下运行快28%。
这样的性能实在让人震惊,看来发布会上的数倍相比于低压处理器的提升确实不是说说的。现在的M1是可以正面刚桌面端CPU的。
这几天使用,这台M1 Air真的让人爱不释手。几乎没有发热,没有噪音,系统极度流畅,跑项目也快了非常多,改进的剪刀脚比蝶式高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令人满意的续航,开盖即用的快速响应,M1 Macbook Air几乎是一台完美的笔记本,或者说接近随身笔记本的完美形态。当然,也并不完美。目前的软件生态还有问题,前端关键应用还差一个docker。接口太少,外接显示器太少,模具太旧,屏幕大黑边,前摄只有720p...但这些也确实瑕不掩瑜,至少当前它满足了我对第一代ARM桌面电脑的所有期待。这让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M2。
问题记录:
- 外接扩展坞时,容易耗电过快,我在使用中也发现这个情况。使用Type C转DP线时,没有发现明显掉电。
- 网上部分用户反映Air放在桌面上不平,按压四角会有晃动。我这台没遇到。
评论加载中...
由Disqus提供评论支持,如果评论长时间未加载,请飞跃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