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tzsche

故郷の原風景与陶笛

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多么微小!一支风笛的声音。——缺少音乐的生命也许是个谬误。德国人自己认为,甚至上帝也在唱歌。 —— 尼采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听到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是在95神雕侠侣里。曲子的孤独、沧桑、无奈,以及隐隐透出的坚强,实在是过耳难忘。时隔多年,心里就慢慢萌生出了一种念想——希望自己,也能吹奏出这支优美的曲子。 不过一开始,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过往,我还曾经错误的认为这是笛子的声音,结果没头没脑地买了一支竹笛。有了乐器没有乐谱,同样是在缺乏互联网的时代,我还特意拜托一个懂乐理的朋友听音写了张谱子给我。然后就是练习,不过最终放弃了。不仅仅是因为竹笛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那个完全不是我要的声音。…

读尼采《偶像的黄昏》

跑去图书馆时很可惜即使是苦苦寻觅也已经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罗素的有关悖论的书了。之所以选择尼罗素是因为我对于悖论的个人兴趣和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有共同点,在我的专业里,时不时地在编程中诸如“嵌套”和“递归”里痛苦,时不时地出现一个死循环。然而最后当我在看到这本尼采的《偶像的黄昏》,也就放弃了执着的罗素的逻辑。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次的机会,我将永远不会去找一本这种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一个契机,尼采的文字改变了我的很多看法:虽然苦于理解却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中陶醉,欣然于他用词的大胆和美妙。我想这即使不再有这样要求,自己也会安静地读完的。 然而此次的阅读时间是这般的仓促,以至于自己只能是浏览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尼采的这本《偶像的黄昏》一段段的文字,读来不累,想来却有些晕眩。石头没有办法理解人的思想就如同人无法理解上帝(非耶稣)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