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Sword Wang's Blog
这是一篇译文。当时看到原文的时候觉得内容非常易懂,是不可多得的好文。所以一开始就扔进草稿箱准备翻译,不过一晃好久过去了,最新发布的博文ID是1190,而这篇的ID是715,可见其在草稿箱里待了有多久。而这期间网络上也已经有了这篇文章的翻译稿,不过传播并不广泛,我搜索了下并没有多少索引和转发量。总体来说,已有的翻译稿总体来说也挺好,但是但从第二节开始,翻译变的有些随意,并且出现了很多偏差,有大有小,虽不影响阅读却多少妨碍理解。比如将“传递函数作为值” ...
WWDC 2013 几天前刚刚落幕,伴随着喜忧参半和毁誉参半iOS 7的登场,业界的评论也铺天盖地地充斥了IT网络。争议最大的还是iOS 7的新界面,正如之前广为流传的一样的扁平化设计,第一眼看截图真心无法直视。不过如果看过整个发布会的内容,要接受这种设定也并不是很难。界面的美丑仁者见仁,公众对于新界面无法接受的最大障碍并非界面本身,而是界面变化的突然。一旦接受这种设定,其实也挺带感的嘛~ 这几年设计扁平化的趋势早就非常明显,甚至,如果一直关注设计师社区, ...
很多年前,一只罗技的鼠标用上5、6年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这些年来罗技的质量似乎已经没有那么过硬,加之如今触摸设备的冲击,鼠标的创新几近停滞,质量也大不如前。6年前买的G1如今才出现单击变双击的问题,虽然换一个鼠标没多少钱但放眼望去乏善可陈,自然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之前的修复罗技G1鼠标的单击变双击问题一文里,我简单用中键的微动替换了左键,减少左键损坏对日常工作的影响。但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如果要彻底的修复按键问题,更换微动是必须的。 一个好的微动也就几块钱,相比更换掉整个鼠标,成本可谓低廉。微动根据质量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 ...
一直没有深究这个问题:**Chrome的新内核,为什么要叫Blink?**实际上,仔细想想,每个名字背后可能都有一个怪谈似的故事,等待人们去挖据出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像Java本名一样。 直到前几天看到这篇 Paul Iris 访谈(Paul Irish on Chrome Moving to Blink),才明白还有这么一出: ...
五一的时候去了趟辰山植物园,看了一圈花,然后摸了些照片回来。大城市环境下花花草草什么的已经很少能见到,所以这次虽然没看到很多奇形怪状的植物,倒也没觉得很无聊。除了早上天气太阴沉、不适合摄影以外,整个行程还算不错。 最开始进入的是兰花暖棚,各种花卉虽然芳香迷人争奇斗艳,但终究非我所好。再加之光线不佳,所以拍了几张就早早离开。 来到沙生植物区,一进门超大的仙人球和仙人掌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馆内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好想都搬回家啊!安放在树干里的金手指,看起来精神极了。 ...
对于靠计算机吃饭的大部分人来说,键盘鼠标相伴左右,所以不乏花大价钱提升使用体验到人。个人对键盘鼠标不是非常敏感,6年前的罗技G1键鼠套装用到现在,后来虽也试过各种各样的高级鼠标和键盘,但可能出于习惯的原因,仍然感觉G1比较舒服...可见习惯真的非常可怕。一只握了6年的鼠标,可能右手已经很难在接受其他鼠标。而正是这样的一只鼠标,最近一直单击变双击,导致我老是再打dota的时候惨死... G1我用过很多版本,之所以完全没有想过要换,是因为后来的几个版本相当差。所以当前也不可能扔掉然后换个新的。相对来说,6年时间对一只频繁使用的鼠标来说的确是相当长的时间了, ...
对于计算机来说,最悲剧的事,莫过于硬盘出问题了。同时最令人郁闷的事,绝对当属“数据灰飞烟灭”了。早些年从事计算机维护工作,以及PCDIY的兴趣,或许还会饶有兴致地折腾各种PC硬件,不过当真正日常使用脱离硬件爱好者这样的群体之后,对计算机唯一求神拜佛的事就是“稳定运行”,不要出什么岔子。不过结果总不随人意,手中的这块640G西数果断挂彩,连同640G的音频文件一起... 为此不得不重新翻出老光盘,仓促地努力回想些以前的知识。MHDD是硬盘俄罗斯的修复软件, ...
能写文章,说明时间略有空余,这应该算好事吧~看了下草稿箱,果断还是选这篇先写完,因为和前面的几篇有关联。在之前的 圆角响应区 以及 圆角边框和overflow 中,已经讨论过圆角边框的一些问题,本篇如题,是关于圆角边框和 outline 的,这里也正好回答了一丝在圆角响应区里提出的“为什么不在做DEMO的时候用 outline 描画边缘? ...